•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致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17年“绿色梦”荒山变成“花果山”
2015-07-09 15:51:46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过去的荒山,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近日,记者漫步在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蜿蜒的山路上,满眼尽是娇俏艳丽的杨梅,一簇一簇遍布在山上,远远望去犹如置身一幅多彩的山水画中。

17年前,那还是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山,而今已变成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一场机缘下的选择

“早在1998年,村里每家每户仅靠种植一些橘子和茶叶,就再无任何收入。由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生活过的很是清苦。”时任苏阳村村支部书记的刘茂由回忆道,当初,时常与村两委成员刘安生、刘陈远、刘自力三人一起讨论:如何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将本村山地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

就在此时,村民刘招兴从浙江引进了几十株东魁杨梅进行试种,这给刘茂由、刘安生、刘陈远、刘自力4个人带来了灵感。

“如何才能动员村民种植东魁杨梅?光凭嘴说,未见效益,村民不一定会买账。”刘自力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刘茂由等4人当即决定自掏腰包前往浙江仙居,并购回2000株东魁杨梅进行试种。

说干就干。1998年,刘茂由等4人便在山上搭了个窝棚,开始了他们的播绿之梦。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每天早上6点多钟,刘茂由等4人便早早地起床,开山修路、栽种杨梅树、挖渠引水,一天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

他们摔过跟头,挨过雨淋,手持镰刀过荆棘,汗水浸湿过衣衫,山路磨破过胶鞋。面对种种困难,他们不曾放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00株杨梅种苗被成功种到了山上。

“一般情况下,杨梅需要5年的生产周期才有效益。”刘自力回忆说,当时能做的便是呵护与等待。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7-09漳州高坑村:市场之手“扫”出美丽乡村
  • 2015-07-08全省首个乡村级“方志书屋”在福安落成
  • 2015-07-06蕉城魅力乡村游受青睐
  • 2015-07-06华安官畲村加快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 2015-07-02建瓯乡村大舞台 群众乐开怀
  • 2015-07-01永定: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