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公益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109口深井,为8万名群众“解渴”
2016-05-18 09:46:24 薛希惠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这一小水塘,曾经是上坑村会安自然村部分村民的取水点。

  如今自来水哗哗流淌,会安自然村村民高诚喜眉开眼笑。

10日,福清市三山镇沁前村南游自然村,随着村里最后一段水管接进家门,望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村民游福官眼睛湿润了,从这天起,他一家7口不用挑水喝了。这一天,也标志着三山镇为期6年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落下帷幕,8万多名群众全部告别饮水难。

三山镇位于福清市龙高半岛中部,过去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多取用浅井井水。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了井水枯竭,解决缺水问题,成了当地群众的最大期盼。2010年初,这一问题摆上了三山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集2700万元资金,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0年以来,全镇陆续打出了109口深井,铺设各种口径PE管材43万米。

“现在我们村再也不缺水了!”在三山镇上坑村会安自然村一幢新居内,75岁的村民高诚喜高兴地拧开水龙头。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户外一处小水塘,说:“2014年政府没有打机井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自己挖井,由于深度不够,一到5月份,有的井里就没有水了,无奈之下,附近村民只好挑这里的塘水。”记者看见,这处水塘面积很小,长满了水草,水体浑浊。

村民高子华说,过去从5月起到10月都是枯水期,村里有钱人就喝15元一桶的桶装水,一桶也只够5口家庭喝一两天,没钱的人家只能挑塘水。2014年7月,镇政府帮助村里打了一口直径3米、深28米的机井,日出水量达500多吨,不但可以满足村里500多人生活用水需求,还能有水灌溉耕地。沿着村道,记者看到,村里100多亩农田都种上了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在有7000多人口的沁前村,群众对缺水日子的记忆更是深刻。该村过去严重缺水,家家户户都备两个水缸,一个水缸装淡水,用于饮用;一个水缸装咸水,用于洗漱。百岁老人林美玉有7个子女,每个星期7个子女轮流一次给父亲挑水。在老人眼中,当时水比油贵!因为在枯水期,沁前村的群众要到1公里外的良棋村挑水,为了能排上队,村民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有时因为缺水严重,良棋村村民不让取水,沁前村村民只能“偷”水,两村还为此引发冲突。2014年8月,镇政府帮助沁前村打了7口深井,最深的达到100多米。

告别饮水难,三山镇的群众都十分感谢两位退休干部,他们是三山镇党委原副书记林伯福和三山镇水利站原站长游书平。为实现群众夙愿,他们退而不休,几年来在全镇奔波,四处勘探水源。63岁的林伯福说,他接手安全饮用水项目时已经57岁,镇里为了让这项工作有持续性,决定让他继续做,他退休后就一直干下去。66岁的游书平说,找水源、打机井不是简单的事,因为不但要有水量,还要保证水质可以安全饮用。

用水有了保障,村民们不但有了惬意的生活,还减轻了生产成本。薛国良是前薛村的紫菜养殖专业户,养殖了300多亩紫菜,过去没有水,他只好雇人挑淡水来冲洗紫菜,这项支出每年都在8万元左右。2014年,镇政府给前薛村打了5口机井,自来水管还直通海边养殖场。薛国良说,现在打开阀门就能清洗紫菜,不但每年可以节约8万元多元,而且方便又省工。

解决缺水问题后,三山镇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用水户协会,以保障水资源的规范利用。前薛村用水户协会会长吴章云告诉记者,过去都是一家一户自己铺管引水,一旦哪家水管坏掉,源头十分难找,并且水源没有过滤净化,水质没有保证。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众筹资金铺设了新管道,杜绝了自来水“滴漏跑冒”现象,并且买来了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确保水质安全。“我们村的水源每个季度都要送检的!”吴章云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5-17精准扶贫闽商在行动
  • 2016-05-16玫瑰园举行扶贫开发示范点授牌仪式
  • 2016-05-16金融扶贫 福建农行交出漂亮成绩单
  • 2016-05-13尤溪县委书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 2016-05-13福建农行发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