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院士专家观察:南繁育种工作日记
2017-04-23 13:10: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谢华安到亚龙湾田独村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展示基地考察

东南网4月23日讯(通讯员 黄献光)提起三亚市海棠湾、亚龙湾,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湛蓝的海水、银色的沙滩,南海旅游圣地……

2017年4月中旬,南繁育种最繁忙时节,笔者来到海棠湾藤桥镇,福建、江苏的南繁育种基地,亚龙湾田独村隆平高科种业展示基地,近距离观察南繁育种的院士专家团队,他们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为了中国饭碗的底部支撑,在田间地头与时间赛跑,折射出中国专家只争朝夕、执着追梦、吃苦奉献、创新报国的科学精神。

4月15至16日 周末,繁忙的南繁育种

4月15日(星期六)晴、微风,气温22~320C

5:30~6:00,晨曦微露、东方既白,专家陆续出门,到福建南繁育种试验田观察。

6:30~7:00 ,南繁育种各个课题组,到晒谷场晒试验种子。

7:00~7:30,早餐。

7:30~8:00,露水正浓,专家团队陆续到试验田,采收试验种子,脱粒、去杂、做标签,装入试验样品袋。

8:30,戴着草帽,随身携带水笔、记载本、一段有刻度的竹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下田观察杂交水稻新材料与后备良种。

9:00,北大荒种业集团高管到福建南繁育种基地,考察杂交水稻后备良种。

9:30,谢华安院士南繁育种基地试验田,与助手商量福建水稻产业体系优质稻年度示范方案,加快国家一级和二级优质稻良种推广。

9:45~10:30,谢华安与助手在试验,考察后备苗头组合和不育系新材料,强调今后要突出优质、特色的育种方向,培育适合全程机械化耕作的优质、矮杆、抗倒伏、抗病虫、好制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38~11:20,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高管杨远柱、廖翠猛到福建南繁育种基地试验田考察,洽谈杂交水稻育种材料交换、后备苗头良种展示等合作事宜。

11:23,谢华安院士离开藤桥镇福建南繁基地,随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高管赴亚龙湾田独村。

11:48~12:38,谢华安院士在亚龙湾田独村隆平高科展示基地,考察杂交水稻后备良种,探讨开展耐高温杂交水稻分子水平研究,培育适合东南亚种植的水稻良种等事项。

12:50~13:30,午餐,院士与隆平高科专家回忆艰苦的南繁岁月,共商落实袁隆平倡导的水稻育种科学目标,保障粮食安全。

13:40~14:05,谢华安从亚龙湾返回海棠湾藤桥镇,途中与隆平高科种业研究院探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速中国水稻先进技术输出。

14:00,建南繁育种专家陆续进入试验田观察,筛选优秀的育种试验材料。

14:30,谢华安听取助手汇报,商谈福建稻田彩绘年度示范推广计划。

15:18,笔者到福建南繁育种试验田,采访不同年龄、性别、荣誉、学历、职称的专家,拍摄专家工作场景和苗头良种,了解优质稻、彩色米、彩绘稻、功能稻、景观稻的育种研究进展,杂交水稻南繁制种与验杂等。

17:00,谢华安院士接受记者采访,谈南繁育种意义,培育优质稻、特色水稻的意义。

18:30,晚餐。

19:00,南繁专家挑灯夜战,整理考种数据、撰写试验报告等。

4月15日(星期六)多云、微风,气温22~330C

8:00,拍摄全国文明家庭龙岩市农科所兰华雄、徐淑英夫妇在试验田工作。

8:30,谢华安院士带主要助手离开藤桥镇,赴崖州区(原崖县)城西村,重访育成“汕优63”试验田,看望早年南繁育种、现年90岁的房东郑联岐。

12:00,谢华安一行返回福建南繁育种基地,午餐。

14:00,江苏某种业公司到福建育种基地,考察杂交水稻良种。

14:30,笔者继续在到福建南繁育种试验田采访有关专家。

17:00,应泉州市农科所青年专家邀请,谢华安到试验田,考察杂交稻后备育种材料,肯定部分苗头组合,强调注意把握育种方向。

4月15日(星期六)多云、微风,气温21~330C

是日,福建、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专家,完成南繁育种工作,联系物流公司,装载试验种子运回内地。

9:00,苏州农科院乔中英联系谢华安院士团队,商量有色稻米示范事宜。

11:40,谢华安院士乘飞机离开三亚返回福州。候机时与助手谈抓紧筹备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结验收、华南地区杂交水稻福建沙县的秋季现场观摩会等。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