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绿色化”发展,“四化同步”变为“五化同步”,是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深化,对推动我国扶贫改革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对扶贫工作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扶贫模式注重扶贫工作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综合性,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综合扶贫本质上就是落后地区的“五化同步”发展过程。 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打造综合扶贫的发动机。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以工业化为动力,综合扶贫必须推动贫困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14个贫困连片地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丘陵、山地、高原为主,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许多地方属“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因此,综合扶贫中的工业化应当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以信息化为依托壮大特色绿色产业,推动劳动密集型污染少的工业产业发展。连片特困地区多属资源丰富地区,工业化发展应当突破依靠卖资源的简单思路,拓宽思路发展“大工业”,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 以“信息化”为纽带,激发综合扶贫的发展潜能。综合扶贫工作是一个全局性强,涉及范围广的扶贫机制。信息化具有高技术性、渗透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能降低扶贫工作成本、提升扶贫工作实效特点。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面临地域广、人口多、任务重的挑战,综合扶贫就是要调动多个主体、多方资源,利用多个途径,实现贫困人口迅速减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局面,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习近平多次强调基层扶贫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精准扶贫”就要实现贫困人口的信息精准、有效,信息化为精准扶贫的识别、信息档案的管理、扶贫款项的发放等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支撑。贫困地区多数是山深路险、交通不便,信息化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实现,实现农民家门口卖菜、购物的梦想,节省了农民的交通等费用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