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如何串起完整的产业链?如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如何带动农民共同致富?……面对农业发展的一个个问题,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代表、草根抱团的舞台,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破题“合”为势
东南网6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方炜杭) 不高的身材,一头短发干练利落,近日,记者见到兰爱珍时,她刚从三明洽谈完一个合作项目。没顾得上吃午饭,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合作社安排生产订单。“春节后到秋天本是豆腐皮需求淡季,但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自省外甚至德国的订单让我们停不下来。”
兰爱珍,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短短5年,合作社社员从12户增加到116户,豆腐皮产量由130吨增至900吨,销售额突破1900万元。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清流豆腐皮从山区“远赴”北上广,甚至欧洲。
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只是全省合作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全省合作社快速发展,已成为各新型经营主体的关键力量、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至2014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2.48万家,社员总数67万人,销售农产品总值168亿元,可分配盈余19亿元。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值得一提的是,本月起开始实施的《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进一步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条件。
把小而散的农户“合”起来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频繁上演,小而散的农户在应对大市场面前力量十分渺小。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波动,成为必然选择。
霞浦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成强,对此深有感触。
霞浦养殖紫菜历史悠久,是我省紫菜主产区,2000年前后,紫菜的养殖销售成为霞浦沿海乡镇的主导主业,但仍处于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由于品质参差不齐、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紫菜销售难时有发生,一些农户遭受严重损失。
2009年,6名青年共同发起成立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此开辟了抱团发展之路。2010年,合作社办起加工厂对紫菜粗加工,解决靠外运加工问题。2012年,引进先进太阳能烘干、检验设备,提高了紫菜产品的质量。
同年5月,针对养殖户购买毛竹难问题,合作社以团购的方式为大家省了近100万元的成本。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对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十分重要。”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陈玲说。
据悉,我省陆续出台《福建省“十二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规划》《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在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和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大力支持。2007年以来,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从50万元增到去年的1.1亿元。
抱团,展现出“1+1>2”的力量。去年,在河南驻马店举办的中国农洽会上,淳盛紫菜的参展产品被抢购一空。借助省、市农超对接平台,合作社累计为沃尔玛、沃丰等超市供货600多吨,目前还与家乐福(中国)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把产前产中产后“合”起来
现代农业发展,急需新型的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正扮演着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联结起来,形成比较完整产业链的关键角色。
“生产对我们来说已不是问题,主要是深加工和营销要跟上。”日前,记者在永安市大兴工业区见到燕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温玉仁,温玉仁如是说。
联合社新投资200万元建设粉丝加工厂,目前已获得QS食品安全认证,即将投产,年可加工生产蕉芋粉丝、地瓜粉丝等1000吨,产值1500万元。联合社成员除获得分红,还可利用一些被抛荒的山垄田种植蕉芋,通过提供原材料来获得稳定的收益。
该联合社是我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应对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永安市12家蔬菜类合作社联合成立该联合社。燕农出现后,组织了一支支服务队,提供耕、耙、播、收一条龙服务。菜农只要一个电话,许多难题都得到及时解决。
“作为合作社的升级版,联合社把单个合作社‘小舢板’变成‘大舰队’,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陈玲说。
合作社成了现代农业经营生力军。合作社直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已成新的发展趋势,全省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625个。目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行业有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等,并且区域特色十分鲜明,很多地区实现“建一社、兴一业、活一片、富一方”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些地方还集成利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大和配套产业的形成,有力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以建瓯市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为例,富头村周边3个村的9000多亩土地流转到一些种菜大户手中后,一方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避免耕地抛荒,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经营和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应。短短几年里,富头村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建瓯蔬菜的重要集散中心,带动邻近5个乡镇的果蔬销售。
据统计,目前我省流转承包地420万亩,流向农民合作社的达60多万亩,约占15%,合作社成为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流转耕地最多的。
把所有社员利益“合”起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把单一的农民个体组织成统一的经济整体后,如何把各类优势资源,如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整合,让每一个社员共同享受发展红利?
“当初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带领大伙共同致富。”兰爱珍说,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所有的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社员生产的豆腐皮产品全由合作社收购,并进行二次烘烤和精选分类,成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社员向合作社交售的豆腐皮产品以每公斤18元左右计算,合作社每月底与社员进行货款结算兑现。合作社按销售额的6%左右收取经营费用,到年末进行合作社经营成本和利润清算。
“每笔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都一清二楚。”兰爱珍说,财务管理上,应用“世纪之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合作社财务按月公开。去年底二次工资分红时,合作社可分配余额240多万元,每个成员平均获得2万元的“年终奖”。
对入社体会最深的,要数社员邓国荣。2008年,他开始加工豆腐皮,可因销路不畅,一年加工的时间还不足半年,6口锅年收益才4万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不愁市场和销路,只管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年收益10万元左右。
“合作社要想走得长远,关键在于让每个社员享受发展红利。”在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永共看来,通过推进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方式,规范利益分配,增强服务功能,从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实现农民增收。
据统计,去年全省农民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15.19亿元,每个合作社和每个社员平均实现经营收入分别达46.55万元和1.72万元,同时还带动非成员农户82.77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