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文艺范的曾厝垵一角。(资料图片)
台胞驿站
每一块砖都是一幅画,每一座古厝都是一段历史。走进文艺范十足的曾厝垵,你难以想象它曾是厦门一座偏僻的小渔村。如今,这里聚集了5000多名两岸画家、音乐人以及各类文创经营者,他们经营的特色主题商铺超过1250家,每年吸引着近千万游客纷至沓来,更吸引着海峡对岸的青年扎根创业。
来曾厝垵落脚,台北人陈清隆算是台胞中最早的一位。10多年前,他放弃高管职位,走进曾厝垵,经营起“马克客栈”。为了推行“生活旅行”的理念,陈清隆在网上发帖邀请16名大学生,通过交换食宿、在此做义工的方式,开启另一段生命的旅程。之后,陈清隆还组织社区小伙伴一起做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参与了曾厝垵华丽变身的全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这里的17位房东、19位商家一起打造的富有台式文创意味的“花谜道”,已成为曾厝垵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里有新砌的花坛、新植的花球、美丽的彩绘,扮靓了房前屋后。
经过10多年的社区营造,曾厝垵的文艺气息已与周边的商业氛围融为一体。走进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精巧别致的文艺小店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看到家乡的变化,祖籍曾厝垵的金门台胞蔡震兴把自家祖上留下的百年古厝重新修缮了一番,经过三年的规划建设,让它悄然变身为曾厝垵的渔村文化馆。
目前,曾厝垵内有29户台湾商家,台籍从业者近70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一起努力,让它变得更加美丽。”陈清隆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在曾厝垵成立了思明区台胞驿站,搭建起一座新平台,希望两岸同胞可以更方便地欢聚联谊。
返乡热潮
曾厝垵的生机与活力也吸引着当地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后厝50号人文茶馆的主人尤戈登和北纬24度旅馆、堤岸咖啡的经营者叶志刚。
20多岁的尤戈登出于对茶文化的喜好以及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回到曾厝垵的老宅,开办了一间可以摆茶席,行茶礼、品茶点、赏茶器的人文茶馆,馆名就用自家古厝的门牌号——后厝50号。“有人长居于此,有邻侃侃而谈,有客欣然前往,有茶口齿留香。”尤戈登如此描述眼下的生活,他希望他的茶店能成为年轻人相识、相聚的平台,大家一起在闽南古厝里体会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叶志刚则借鉴台湾的民宿创意,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将自家房屋打造成家庭旅馆,种上花花草草,实行环保经营、诚信经营。他说,这些年两岸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来曾厝垵创业,合力将曾厝垵变成了“文艺渔村”,他渴望参与进来,打造出属于曾厝垵自己的乡土品牌。
据了解,目前已有10多位曾厝垵青年回乡创业,他们与外地青年一道在此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里,大家交流心声、畅谈梦想、努力工作,惺惺相惜的感觉真好!”欢喜客栈的老板曾向代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曾厝垵人,他外出打拼事业有成后,回乡办起家庭旅馆,更与陈清隆等人发起“花谜道”改造项目,在扮靓家乡的过程中,他像许多两岸创客一样,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了曾厝垵。
采访中,许多来此创业的两岸青年告诉记者,选择留在曾厝垵,既因为这里客流涌动、商机无限,更因为这里充盈着年轻人的梦想,可以一起天马行空、一直“文艺”下去。正如曾厝垵文创会理事长宁军所言,曾厝垵是搭在两岸间的一座桥,更是一座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