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由初级向精深发展 在福州,彩云鲷、海鲫鱼、春瓜鱼等一批早期成功养殖的海鱼,早已成为市场上的“大路货”,价格也一落千丈。“挑剔”的消费者对海产品有了高水准的需求。如何加快发展“名、特、优、新”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开发一批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主导产品,成为福州市海洋渔业管理者们的新课题。 为此,近年来福州市不断优化水产加工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引导,加快低值水产品、水产保健产品综合开发,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产加工品不断涌现。 福清螺旋藻养殖加工在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创新升级上是一个较好的案例。国内螺旋藻最贵时卖到20万元/吨,但是伴随着螺旋藻企业的快速扩张,螺旋藻养殖趋于饱和,价格暴跌至每吨两三万元。 “以前一块13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一年可以产螺旋藻约80吨,现在可以产300吨。2012年以后,一些中小型螺旋藻生产企业要么被大公司收购,成为养殖基地;要么被市场淘汰,自生自灭。”福清新大泽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在螺旋藻养殖加工创新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强产品精深加工一直是该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 “产品精深加工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多创外汇。一般来说,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是初级加工产品,螺旋藻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是精深加工产品,目前省内多数企业仍是初级加工,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只能卖40元/公斤,而加工成藻蓝蛋白可以卖800至1000元/公斤,精加工成螺旋藻多糖则可以卖1200至1500元/公斤。”李先生告诉记者,新大泽公司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的科研经费,并且加强和国内多所院校合作,不断创新,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加工藻蓝蛋白产品。目前该公司开发出了螺旋藻保健食品、医药类、精细化工类、水产饲料添加剂等四大主导产品,螺旋藻年加工量突破2000吨,小球藻500吨,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