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农业要素组合方式实现节本增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创新传统农业管理方式、整合传统农业分散环节,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现代农业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顺应“互联网+”、发展物联网、拥抱大市场……农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魅力从未如此巨大。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应用,农业信息化正处风口,吹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 互联网带来信息溢价 “在网上不只能买农资卖农产品,重要的是互联网还能提供信息服务。云农场不仅提供了低价优质的化肥,还帮我借到了低息贷款、聘请专家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丰收汇’,我种的无花果鲜果直接销给了济宁的餐饮企业。里外里一算账,一年增收很可观。”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狄家村的种植大户狄宣曾说。 狄宣曾所说的云农场是一家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商。云农场市场中心总经理孟艳辉介绍说,公司网络平台推出的各种增值服务很受农民欢迎,与农业部农机推广中心合作开设“农技通”,让专家在网上指导农民种地;建立县级配肥站,请肥料专家测土配方,为种植大户提供个性化的配肥服务;开设网上交易平台“丰收汇”,让农场主与下游采购商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启示我们,以往凭借经验搞决策、就生产抓生产的做法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农业部市场司副司长王小兵说,发达国家普遍将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国家战略,农产品市场调控实现了前瞻、协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了精准化、数字化。而在我国,农业市场化还未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战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还未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主引擎,市场化、信息化还未成为农业部门的主要思维模式。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多项文件,都把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认为,要破除理解的误区,不能把市场化简单理解为建设市场、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电脑上网。而要加快转变信息网络、调查体系、信息服务各自为战的格局,运用大市场的理念、互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手段,系统谋划农业信息化。 针对此,国家已实施了信息进村入户等试点,并明确今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要在全国统一平台上线运行,并且接入所有村级信息服务站。农业部日前提出,到“十三五”末,以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基本形成,以农户营销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