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有望成中国首个全球性垄断产业,农业将变成创造财富的产业,农民收入将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而这一切将在2049年实现,这是我们的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日前在济南参加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暨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交易会前夕接受中国网《深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期 中国的现代农业状况怎样呢?戴小枫介绍,中国的现代农业是在200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提出的,之前是传统农业,对应的是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农业农民。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保鲜物流和社会服务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为特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标志的新型产业。 戴小枫说,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时代后的一个新业态,具有跨时代意义,与原来传统农业的“种一种,养一养,捞一捞”的概念和内涵不同。 现代农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城镇化率要达80%以上。我国去年底城镇化率是54%,距离80%的城镇化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第二要看农业在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传统农业几乎是100%,现代农业要求降到20%以下。欧洲国家一般在3%到5%之间,甚至有1%、2%的。而我国的比重超30%以上,还是相当高的。第三要求农业产值的80%以上是产后的加工、保鲜、物流及相关社会服务业创造的,产前部分占到20%以下。 “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发展的关键期,我国人均达到1万美元时,标志着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展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戴小枫告诉中国网《深读》记者。 主食工业化等7大方向决定农产品加工业未来 决定能否成功进入现代农业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农产品加工业,下一步它将怎样发展才能助推我国尽快进入现代农业阶段?对此,戴小枫认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兼顾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他说,未来要在产地粗加工、传统食品主食化(主食工业化)、农产品资源梯次利用、功能食品和休闲食品及速食食品和深精加工食品方面下功夫。 他说,产地粗加工方面量大、面宽、潜力巨大,可以进一步挖掘。传统食品主食化前景广阔,包括主食类、菜肴、各地风味小吃等。我们把中国的八大菜系、具有食文化的美食做好并升级换代,变成营养产业。未来几十年,主食工业化仅在我国市场就有超十万亿的巨大空间。农产品资源的梯次利用,是要促进农产品充分提取利用,使一种农产品原料能创造出几十种产品,产值是过去的几百斤、几千斤、甚至几万斤农产品原料创造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