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甘蔗
三涧渡,将乐县古镛镇积善的一个小山村,位于金溪河与“回头山”之间。100多年来,这个村从过去几户发展到现在近百户。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古老的制作红糖工艺在村里还得以保留,一直传承下来。
一进村口,扑鼻而来的是缕缕浓郁的蔗糖清香,甘甜的气息弥漫着古老而静谧的村子,仿佛是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记忆。村党支部书记陈水旺与妻子正在地里砍甘蔗。他们按大小和熟度节口长短分类扎绑,一把把扛到家里,用高压水龙头分开冲洗,沥干水分后,放到榨蔗机将糖水榨出来,再装进桶里,准备作红糖。
熬浆
村里有四台榨蔗机,是几个村民买来的。四个榨蔗点每天都排满等待加工的甘蔗。这段时间村民忙的就是榨甘蔗,制作红糖,出外打工的人也回家帮忙。
村民张水生是三涧渡制糖传承的老艺人,花了4万多元,买了台机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村民要前一天与他约好,不然就排不上,张水生接手的甘蔗,必须经过他卫生检验才能开榨。他每天开机榨蔗2000公斤以上。
匀浆
三涧渡60多户,家家户户都有熬糖的设施,每户人家的长者都有一手制作红糖的手艺。制糖作坊就在房前屋后,一个长方形的大口锅灶台,两口大铁锅,一个长方形木盒,两把长瓢和糖铲,就是全部“家当”。
做糖的锅一律是铸铁的厚锅,烧的是山柴火,机榨出来的甘蔗水要立即倒进锅里,加大火候煮沸后,一瓢一瓢不停地搅动,不一会就熬成了清澈而略带褐色的糖水。随着火候加大,糖水越来越浓,越来越稠,越来越粘,当满满一锅的蔗水只剩三分之一左右时,抄起一瓢高高往下倒,糖浆透红似地挂在瓢上,就可以出糖了。
这时,老把式就会将糖浆铲到木盒,并不停地搅拌浓浓的糖浆,使浓香四溢的糖浆均匀凝固。冷却凝固后,就变成了古色古香的红糖,有的将糖拧成团,有的将它做成粉末状的散糖,趁热包装密封进入市场。但作坊生意红火,每锅红糖一出锅,早有不少顾客等着过秤。
做好的古法红糖
张水生今年75岁,是用机械榨压甘蔗的第一人,他亲眼目睹了三涧渡蔗糖发展的变迁。他告诉我们,过去三涧渡人是磨糖,每年到“小雪”时,村里老把式就用两头耕牛拖着一副石磨,将甘蔗磨压出糖水,那时候种蔗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每年20家种甘蔗就磨了20多天,用煮饭的锅熬糖。将乐只有三涧渡有这种甘蔗红糖,营养丰富,适用于女人分娩时的营养用品,所以销售不用愁。近年来,三涧渡人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家家户户都做糖,磨糖改成机榨,熬糖也全部使用独立小作坊,但保持着传统制作工艺,2014年媒体报道后,三涧渡红糖更是名声远扬。
今年三涧渡种植甘蔗达60多亩,一亩可制红糖100斤,共产红糖3.2万公斤,每公斤销售价从过去16元提高到40元,还供不应求,全村仅此一项可增收130万元,少的一户6000元,多的有3、4万元以上。(张明华邹观长吴瑞芳/文陈世亮/图)
中国的蔗糖业历史悠久,是先民经济生活中的一项传统工艺,它体现了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农耕年代,每年进入冬季后,不少村落都有数个红糖作坊在田野中烧制土红糖。然而,时光流逝,至今尚存的土法制糖手艺,只有在一些乡村里才能见到。古老的土法制糖作坊,已成即将消逝的传统工艺。隆冬时节,我们走进将乐县古镛镇积善三润渡村,对原始古老的土法制糖作坊进行探访,近距离感受了传统古法制糖制作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