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家乡创业天地阔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文件特别提到,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开个农副产品“淘宝店”,已经成为农村青年追求的时尚,吸引着不少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近年来,农村电商在连接山里山外、对接农产品与大市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 ”可以带动信息、技术、物资、资金、人才等流向农村,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助于在农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充分释放农民的创业新潜能。 除了个人“淘宝店”,文件还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 当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等。 青山绿水寄乡愁,田园风光引客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农村的乡土气息、田园风光。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300万农民因此受益;各类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因此,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一哄而上。一些地方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村村都搞农家乐,家家都办小旅馆,乱搭乱建无人管,环境卫生没保障。这种粗放式发展破坏了农村风貌,也不利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的特色建筑、地域民俗、乡土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 乡村旅游,用地政策支持十分重要。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以及将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等,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