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这是新提法,也是突出亮点。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紧密衔接“产加销”,“接二连三”富农家
一个鲜丝瓜只能卖三四元钱,但丝瓜瓤可以卖到十元钱,这一价格上的跳跃,得益于用丝瓜瓤作原料的保健鞋垫的开发和畅销。事实上,不管是粮油肉菜蛋奶,还是其他经济作物,经过深加工都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为此,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还有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功能。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消费趋势的出现,为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供了巨大空间。厚植农业发展优势,就要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促进“接二连三”,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因此文件强调,必须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要使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领头羊”。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贷款担保等方式,使其与农户结成捆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成为能够享受加工销售环节收益的“股东”。
文件还特别提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让农民能从财政支农资金产生的效益中共享利益。同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家乡创业天地阔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文件特别提到,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开个农副产品“淘宝店”,已经成为农村青年追求的时尚,吸引着不少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近年来,农村电商在连接山里山外、对接农产品与大市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 ”可以带动信息、技术、物资、资金、人才等流向农村,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助于在农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充分释放农民的创业新潜能。
除了个人“淘宝店”,文件还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
当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等。
青山绿水寄乡愁,田园风光引客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农村的乡土气息、田园风光。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300万农民因此受益;各类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因此,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一哄而上。一些地方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村村都搞农家乐,家家都办小旅馆,乱搭乱建无人管,环境卫生没保障。这种粗放式发展破坏了农村风貌,也不利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的特色建筑、地域民俗、乡土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
乡村旅游,用地政策支持十分重要。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以及将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等,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