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板凳龙在2015年央视农民春晚开场节目精彩亮相。 村民在清洁“龙尾”。 萧氏族人在检查保存于顶楼的“龙头”。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 黄玉璐 张德遴 邱慧敏)“去年央视农民春晚东部专场在我们尤溪开演,我家去接龙头,大几百号人在我家门前观礼,可热闹了!”村民萧振忠端详着去年接来的龙头,摆正龙须,一脸喜悦地说。猴年元宵,他将作为尤溪县梅仙镇萧氏家族“天”房的“龙头”,组织“天”房族人喜迎板凳龙。 板凳龙是尤溪县梅仙镇的特色传统年俗活动,历经200多年的风雨,习俗依然保存完好。梅仙镇所在村的各大宗室都通过迎板凳龙为族人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族人丁兴旺。全镇不同姓氏人家共有12条龙,年年共闹元宵,远近闻名。 萧氏的板凳龙活动,分为“天”“地”“人”“和”四房,每房各组一条龙。“板凳龙从筹备、筹资到备料、人员安排等,腊月就要开始了;而从大年初二开始,龙头、龙身则要加班加点制作。”尤溪萧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萧振荣说。 虽说也是龙灯的一种,但梅仙板凳龙却别具一格。村民们在世代传承的木板上用竹篾扎好龙骨架,将龙身上旧纸、彩画、竹条等取掉,重新用纸糊好,绘上精美的纹样,再写上姓氏与房室。每块木板上有两个元宝式的灶头,可插上蜡烛,迎龙时烛光摇曳,灯火辉煌。木板的左右两端都钻有孔洞,各户龙身一板一板地头尾相叠。龙灯最长可达三五百米,蔚为壮观。 迎龙过程中,鞭炮与乐队齐鸣,礼花绽放,沿途还有各色花灯、文艺表演,村民们齐齐出动。万人迎龙,灯火通明,万人空巷。 对传统的相承,让板凳龙至今仍然年味十足,而一些习俗也随着时代变迁有所改进。过去,“龙头”必须由德高望重、财力雄厚的族人担任,如今也变为族人轮流制,板凳龙的筹措更加有条不紊。“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猴年,理事会将全程操作灯会,保证迎龙活动有序、安全开展。”萧振荣说,迎龙有始有终,来年的日子也将过得顺风顺水、吉祥富贵。本报通讯员黄玉璐 张德遴邱慧敏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