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政策扶持培养农业高端人才,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解决科技问题,支撑现代农业,根本上还是要靠人才。作为农业院校校长,王志刚坦言,由于农业效益不高,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领域一直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在高校招生上,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愿意进入农业院校的优秀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农业院校在生源上不占优;另一方面,很多涉农专业毕业的孩子最后也没有选择从事农业。 “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上,优秀的人才不从事农业,从事农业教育的科研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这都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人才的匮乏。眼下可能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未来十年二十年,问题可能就会出现。”王志刚希望,国家能建立特殊的扶持政策,引导和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到农业领域中来,并且愿意选择留在农业这个行业。 针对涉农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华则建议,及时调整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打造培训网络,优化就业环境,为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让他们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另外,农业发展还需要基层技术推广的人才。温思美认为,现在市、县(市、区)、镇农业科技人员大多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较少,普遍业务知识比较单一,加上在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储运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和存在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指导和服务各地农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他们的待遇水平也不够高。对此,他建议,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制定工资福利补助政策,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科技服务队伍。 除了高端人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现代农业发展,呼唤和需要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徐淙祥则建议,国家加大对职业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让他们多学习种植、经营、管理等知识。他认为,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应该是学以致用,可以成立基地,让农民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在田间地头实践,边学边做,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