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特产> 美食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在这里卖水饺,我的心情很好”
2016-06-01 16:07:00 庄严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刘玉凤在家里包饺子。

一天只包15公斤饺子

揉团、搓条、下剂、擀皮、包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水饺,随着灵巧的双手一气呵成。每天7时许,在柘荣城关一栋民宅中,台湾媳妇刘玉凤,都要重复同样的工作,她以辛勤的劳作,为当地居民奉献出了一道美食——台湾水饺。

“在这里卖水饺,我的心情很好!”刘玉凤微笑着告诉记者,她一天只包15公斤水饺,再多质量就没有保证了,因为包水饺也要讲求“工匠精神”。

20多年前,31岁的刘玉凤远嫁宝岛台湾。其间,她与先生陈守国一起开工厂,因此学会了台湾饺子的制作方法。5年前,由于思念故土,她与先生一起从台湾回到了出生地柘荣。刘玉凤说,呼吸着柘荣的好空气,心情就像是门前流淌的清澈溪水,怡然而自在。为此,刘玉凤在城关仙屿公园边选购了一套户型和采光都符合自己心意的套房,把家安在了柘荣。

“台湾五月份已经热得吃不消了,但柘荣却是清爽宜人。”刘玉凤说,柘荣真是养生养老的好地方,以前在台湾生活时,因气候原因落下的毛病,回到柘荣居住一段时间后,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在柘荣居住的日子里,虽然不用为生计担忧,但刘玉凤是个闲不住的人。“何不利用在台湾学成的手艺,做些饺子来卖呢?这样既可以贴补家用,又可打发闲余时间。”刘玉凤说,刚开始经营时她也曾担心,台湾风味饺子会不会有人买?为了做出地道的台湾饺子,她坚持手工制作,从馅料到面皮,再到蒸煮,都亲力亲为,且严格控制数量,绝不为了商业利益而粗制滥造。这样的工匠精神她坚持了5年。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品质,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除了邻里外,一些酒楼和餐厅也纷纷预约订购。“她做的台湾饺子味香、料足、皮薄馅多、味道独特,食客们反映非常好,现在已经成了酒店的招牌菜了。”柘荣一家酒楼的负责人吴德全说道。

“台湾饺子虽然讲究的是用料和配比,但是关键还在于用心。”刘玉凤说,只有用心制作,才能使饺子达到色、香、味、形的协调统一。如今,要吃上刘玉凤包的饺子,都要提前一天预订。一天15公斤,绝不多做,迟了就没货了。

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在刘玉凤的心里,卖饺子贴补家用固然重要,但用爱心济困同样重要。每当看到微信上有人因孩子、老人生病需要资助,刘玉凤都会汇点钱帮助他们。前段时间,有人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帮帮这个孩子”的微信,刘玉凤二话没说就给对方账户转去了500元。

柘荣是孝德之乡,敬老爱老的品德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里,刘玉凤也不例外。每到周末,刘玉凤会拎着精心包制的饺子,送到敬老院给老人品尝,以至于敬老院的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凤儿”。居住在养老院的袁德琴老人说:“凤儿来时,就是我们敬老院里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候,不仅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饺子,还可以听到她带来的台湾风土人情的故事。她来了4年多,我们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而这位孝德之乡出生的台湾媳妇,在台湾期间孝敬公婆之举,也赢得了邻居的赞誉。每天清晨,80多岁的婆婆起床后,刘玉凤都会耐心地帮她梳好头,打好洗脸水;晚上睡前,刘玉凤还要悉心帮助老人洗脚。天气好时,她都要陪着婆婆到公园散步、晒太阳。她的先生陈守国说:“我母亲在世时身体不好,想吃什么,玉凤都会想方设法做给母亲吃。记得有一次,母亲想吃新鲜豆腐,玉凤一大早就冒着大雨到市场买回来,做给母亲吃。”

5年前,刘玉凤的婆婆过世了,她与先生回到了柘荣。刘玉凤说:“现在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回到台湾,扫墓祭奠先人,以寄托哀思。”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5-25“手艺”柘荣
  • 2016-05-16福建柘荣剪纸:传统工艺酝酿文化新产业
  • 2016-02-17柘荣之味:细数柘荣那些不可辜负的美食
  • 2016-01-20在福建省级扶贫重点县柘荣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2016-01-20穷啥也不穷教育——在扶贫重点县柘荣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