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助村 > 正文
让农业“长智慧”,政府给力推一把
2015-11-25 08:5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特色农产品有了可视窗口

作为郑湖智慧平台的首批示范项目,返乡创业青年、嘎嘎农场主魏克湘直言,农业需要改变传统方式。

2009年,魏克湘在郑湖乡徐墩村碌坑租下155亩地,成立嘎嘎农场。主打养鸭,“鸭粪种果种草,肥水养鱼”,他为农场奠定了生态的基调。

但是在销售上,他吃过不少亏。

小魏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只养肉鸭。“鸭子上市,商贩找各种理由赚差价,自己时间耗不起,只好降价卖。一年忙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后来改养蛋鸭。虽然说质量好,可是销售通过批发渠道,价格被压得一低再低。

“传统的渠道和方式对于优质的农产品而言,根本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后来,他妻子学做微商,通过微信朋友圈慢慢积累口碑,“少了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收入越来越好。

现在,小魏通过微信直接把蛋卖到三明、南平、沙县等地客户手上,每4天送一次,每次送250公斤以上。正是通过互联网,小魏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今年,乡政府在他的农场装上了环境监测器、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在郑湖乡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只需要几个按键,就能看到农场鸭子在池塘游弋,在田野里散步,在鸭舍吃谷子等场景,农场的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水pH值也能一清二楚。

“为了证明自己的蛋好,我发过照片,拍过视频,现在的顾客对于安全质量非常看重。”但是建设网销农产品信任体系,就要建立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本来我也有计划上这些设备,乡政府的做法真是及时雨,帮我提前实现了一些构想。等合适的时候,通过平台把蛋鸭养殖的视频发到朋友圈,让客户吃得更放心。”魏克湘说道。

和小魏一样入选的示范项目,还包括郑湖水柿、高山优质稻和棘胸蛙养殖。这些特色项目依托郑湖乡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空气、水源质量好的环境资源优势,优质稻项目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落地,棘胸蛙预计年底出产生态蛙10万只,实现产值500万元。

目前,郑湖乡已实现下辖11个村光纤全覆盖,今年乡里投入120万元,整合建设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农业”平台,让当地特色产业有了可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