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助村精选 > 正文
引进外智,打造别样的美丽乡村
2017-01-18 14:08 来源:福建日报助村 责任编辑:游笑春 徐海萍

助村说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乡村。随着乡村休闲游的兴起,众多乡村开始发展乡村游,乡村同质化也随之出现,如何挖掘乡村特色成为众多乡村建设者的困扰。

近年来,晋江市以留住乡愁、修复生态、深挖内涵、体现风情为导向,借力“外智、外脑”,引进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参与乡村建设——打造别样的乡村。

晋江,小朋友周末在农业示范基地体验采摘。

挖掘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路边是七彩的木栅栏,远处蓝白相间的房子十分亮眼。彩虹加上地中海风情元素,让安海镇的曾埭村一下子明亮起来。

曾埭村离安海镇区的4A级景区安平桥两公里左右,与湿地公园毗邻。对于这个2600多人口的村子而言,西南边1000多亩的成片田地是其最具特色的资源。和晋江大多数的乡村一样,曾埭并不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相比闽北和山区县的青山绿水,这里更具有工业乡镇的面貌,早早通了水泥路,人口相对密集。但在工业企业密集、产业规模巨大的晋江市,曾埭村却没有工业企业,属于发展薄弱村。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者居多,靠着综合农贸市场,每年的村财收入在30万元左右。

2013年,曾埭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晋江同批启动的有43个村。和众多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样,前期重点都放在了环境整治和硬件建设上:修好了两条村内道路,路灯全部换成了LED,装了94个监控……然而,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除了做到美化、绿化,还应该要亮化和特色化。“每个村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文化,应该怎样挖掘,我们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曾埭村委会主任黄维满深感困惑。

其实,晋江市很早就意识到,类似黄维满的困惑,并非个例。深挖内涵、打造不同风情,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为艰巨的任务,必须引智、借智。

2016年,晋江市与福建农林大学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由农林大派驻6个专家服务团队助推晋江美丽乡村建设。“每个团队都包括园林、经济、旅游、社区管理、区域发展方面的专家,深入调研,为制定规划以及建设方案提供智力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朝枝教授说。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社区营造团队的林庭辉已经入驻曾埭村4个多月,他和黄维满同吃同住,深入调研村庄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经济发展、风俗人情。除了觉得成千亩的土地大有开发的潜力,曾埭古老的手工米粉制作工艺,让林庭辉大为惊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埭的米粉出口到东南亚,当时家家户户都有人做米粉。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纯手工米粉的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时至今日,在澳门的乡贤每年都要订购上万斤的米粉快递过去,手工米粉成为萦绕在这些外出游子心间最深沉的“乡愁”。

如何让古老的工艺焕发新的生机,重新成为曾埭的名片?林庭辉的想法是搭上创意翅膀,打造“彩虹米粉”品牌。元旦期间,首届晋江农业嘉年华活动中,曾埭的彩虹米粉体验活动吸引了800多人参加,超出了预约人数的一倍。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黄维满打了一剂强心针,他正和台湾专家就此深入探讨。

广泛参与,建设“我们”的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村民的参与,很难持续。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之初,更多的是政府层面的推动。而记者在晋江采访发现,随着建设的深入推动,越来越多的乡贤和村民踊跃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深沪镇运伙村,是晋江市革命老区基点村,这个以曾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的许运伙烈士命名的村子,曾是晋江市31个薄弱村之一。土地贫瘠、没有企业。1997年,村支书许锦芳上任时,连个村部都没有,村委会就在一个石头房子里办公,只有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

如今的运伙村,已建成友尚公园、许柴佬纪念园、贤鉴公园等三座漂亮的公园,除了许运伙纪念亭、廉政文化园、人口文化园、体育文化展览馆等参观游览点,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楼、体育活动中心、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也是配套齐全。“运伙村能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海外侨亲的热心参与和支持。”许锦芳说。

运伙村人口不到1400,但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侨亲有2000多人。2014年,运伙村还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村级侨联,这些年运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侨亲的踊跃支持,捐助资金达到1800万元。而为了回馈侨亲们的热心,每个建设项目都以冠名或者碑刻的形式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在获评泉州市美丽乡村的安海镇瑶前村,村民的参与程度更是空前高涨。在评选之前,全村曾有过5次全民参与的环卫大扫除,户户参与,效果令人惊喜。为了营造文明风尚,村里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们纷纷响应,减办红白喜事,把“普渡日”改为环卫日。受感于村庄及民风的改变,乡贤姚铭锋决定捐资1000万元,建设安海幼儿园的瑶前分院。

对于村民态度和觉悟的转变,黄维满感触颇深。他在曾埭拓建第一条路的时候,因为涉及拆除80多处村民的各种建筑,光是前期工作就做了快两年时间。到2014年要修第二条村道时,很多村民主动让出了土地,不谈分文补偿。住在路边的村民,经常自发地给门外的行道树浇水,每户都认养了美化环境的三角梅。

“在晋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感觉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强,另一方面是村民的参与度高,因此工作推进会比较顺利。”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陈茂祥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