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养鸭场的池塘。
嘎嘎农场利用养鸭的肥水进行生态养鱼。
郑湖水柿丰收啦。
制图:郑伟
近日的沙县郑湖乡,漫山遍野的水柿树挂满果实。在街道办事大厅内,打开郑湖乡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点击物联网示范成果平台中的郑湖水柿一栏,就可以在室内看见满屏幕橙红的果实。
这个由乡政府投资百万元建设的中心由“一个中心、七个平台”组成,分别是综合数据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物联网示范成果平台、特色产业平台、美丽乡村平台、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水流域管理平台、精准扶贫平台,针对不同项目,提供差异性的大数据信息应用服务。
根据规划,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是依托于省级平台基础,包含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农残监测平台。物联网示范成果平台是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资源,通过监测分析和专家指导,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生产信息追溯及产地信息监管服务。而其他特色产业平台、美丽乡村平台、土流信息平台、水流域管理平台、精准扶贫平台,则是整合相应的信息在移动端APP上展现信息内容。
“形成用户与市场共同参与的信息价值链,促进农业信息的自由流通,实现农业物联网价值的增值。”郑湖乡乡长王樟生介绍说道,“现阶段选择4家企业做示范,包括长村棘胸蛙养殖、嘎嘎家庭农场、水柿和高山优质水稻。”
养在深闺人难知,咋办?
郑湖地处沙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人口仅1.2万。虽然小,但是郑湖是特产之乡。据郑湖乡党委书记彭伟介绍,郑湖的特色农产品不少:一是板鸭,郑湖是沙县板鸭的发源地,年加工板鸭50余万只;二是柿子,全乡水柿种植面积1.086万亩,是闽西北最大的无核水柿生产基地。郑湖水柿还是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国家级农业品牌产品;三是竹子,全乡毛竹面积4.3万亩,人均4.2亩,为沙县第三大毛竹乡镇。
郑湖的板鸭制作相当有历史,在旺季,许多出外做小吃的老乡都会赶回来,鼎盛时期整个乡镇都淹没在鸭子中。郑湖的水柿2年前刚刚拿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由于地处偏远,这些农产品经常卖不出好价格,体现不出优良生态环境和传统累积的优势。如何让这些特色农产品卖得更好,做大产业?王樟生觉得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业积淀具备营销和推广的基因和潜力,最关键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理念。
为三农插上互联网“翅膀”,需要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培育“智慧农民”。
于是,一场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乡镇版“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在郑湖悄然而生。
这场革命旨在强化顶层设计、保障互联网服务落地以及调动市场主体参与。
特色农产品有了可视窗口
作为郑湖智慧平台的首批示范项目,返乡创业青年、嘎嘎农场主魏克湘直言,农业需要改变传统方式。
2009年,魏克湘在郑湖乡徐墩村碌坑租下155亩地,成立嘎嘎农场。主打养鸭,“鸭粪种果种草,肥水养鱼”,他为农场奠定了生态的基调。
但是在销售上,他吃过不少亏。
小魏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只养肉鸭。“鸭子上市,商贩找各种理由赚差价,自己时间耗不起,只好降价卖。一年忙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后来改养蛋鸭。虽然说质量好,可是销售通过批发渠道,价格被压得一低再低。
“传统的渠道和方式对于优质的农产品而言,根本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后来,他妻子学做微商,通过微信朋友圈慢慢积累口碑,“少了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收入越来越好。
现在,小魏通过微信直接把蛋卖到三明、南平、沙县等地客户手上,每4天送一次,每次送250公斤以上。正是通过互联网,小魏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今年,乡政府在他的农场装上了环境监测器、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在郑湖乡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只需要几个按键,就能看到农场鸭子在池塘游弋,在田野里散步,在鸭舍吃谷子等场景,农场的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水pH值也能一清二楚。
“为了证明自己的蛋好,我发过照片,拍过视频,现在的顾客对于安全质量非常看重。”但是建设网销农产品信任体系,就要建立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本来我也有计划上这些设备,乡政府的做法真是及时雨,帮我提前实现了一些构想。等合适的时候,通过平台把蛋鸭养殖的视频发到朋友圈,让客户吃得更放心。”魏克湘说道。
和小魏一样入选的示范项目,还包括郑湖水柿、高山优质稻和棘胸蛙养殖。这些特色项目依托郑湖乡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空气、水源质量好的环境资源优势,优质稻项目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落地,棘胸蛙预计年底出产生态蛙10万只,实现产值500万元。
目前,郑湖乡已实现下辖11个村光纤全覆盖,今年乡里投入120万元,整合建设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农业”平台,让当地特色产业有了可视窗口。
“智慧农业”建设需要培育智慧农民
王樟生表示,中心还安装了打码机,可以将相关生产数据转化变成条形码,提供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通过这个智慧平台,还可倒逼生产者规范生产,按标准发展种养,发展定制农业。
上通下达,郑湖智慧农业旨在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破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资源进行监测分析,再加上专家指导,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的生产数据。”
而且这一平台还给予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无缝对接的可能性。植入网络基因之后,提升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都有了新的路径。
郑湖的智慧农业更需要培育智慧农民。作为新兴主题,这些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多是返乡创业青年,多年闯荡的经历让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度颇高。
11月8日,带着这些项目,郑湖乡政府在三明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阅读郑湖,好柿给你”主题展示会。在展示会上,千斤水柿拼国旗,儿童共绘水柿画卷等活动,无论是“沙县郑湖”微信公号还是水柿的知名度都得到了扩散。
“产品好,营销也得做好。”水柿项目负责人张建华很感慨。
彭伟说,平台将继续拓展外延,深化内涵,可以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招商提供差异性的大数据信息应用服务。
而王樟生表示,下一步,中心还将整合创客空间、电子商务等,把“智慧农业”做得更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