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百合花休闲步道拍照游玩。
位于台北市西北山区的白石湖社区,虽地方偏远人口稀少,但村民们通过创意巧思,使得产业活化促成农村再造,从草莓种植发展到观光果园,从休闲采摘发展到生态旅游,创造了台湾休闲农业的“白石湖样本”。
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催生钱潮
沿着乡间步道,记者来到“东林观光草莓农园”。得知是从大陆来的同胞,园主谢明宜、颜芃仪夫妇特意拿出刚摘下的有机草莓招待。颜芃仪介绍说,白石湖的草莓多采用温室、棚架包覆,一年开5次花,采摘期长达6个月,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采摘,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卖商品,又“卖风景”,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采摘的话,有机草莓一斤是480元(新台币,下同),普通草莓250—300元一斤,听起来不便宜,可我们都是用柠檬、柳丁、黑糖和益生菌制作成酵素来浇灌,还用生物防虫技术,所以是无毒无污染的安全草莓。”颜芃仪说,东林农园共种植3种草莓,包括有生产履历的草莓、有机草莓以及水蜜桃草莓。草莓除了出售外,还可以让游客手工DIY制作成草莓炼乳、巧克力酱。
谢明宜以东林农园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有机草莓、水蜜桃草莓3000多株,有生产履历的草莓8000株,平均每株草莓产值约100元,一个季度下来,收入超百万元,扣除人工、灌溉等成本,净利润也有三四十万元。
“野草花果有机农场”是白石湖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草莓农场。园内设有农事体验区,供游客体验耕种、施肥、浇水、人工授粉、采摘等农事活动。每逢节假日,这里会举办“亲子小农夫体验营”,让身处都市的小朋友们有机会回归农田,亲近大自然,从种植中培养敬爱土地珍惜粮食的观念。
游客叶文娴一家三口从新北市慕名前来。对于摘草莓,5岁的儿子非常喜欢。叶文娴告诉记者,摘多摘少都无所谓,来这里除了游玩,还多了一项孩子喜欢的活动,既享受了劳动成果,又增添了亲子的乐趣,一举多得。
白石湖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魏芳国介绍说,白石湖原本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乡村,后来围绕草莓主题进行社区营造,引进草莓新品种,透过温室大棚种植,提供游客采果观光、农事体验、亲子互动等服务。如今白石湖草莓村在台湾小有名气,从事草莓观光采摘的农场有20多家,每年能给社区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
深加工:小草莓支起大产业
“一颗草莓,挂在枝头可以提供观光采摘,顾客摘了没有买回去的可以制成罐头、入菜、做果酱或者做糕点,而一瓶草莓酒可以卖到300元甚至上千元。”林家民是白石湖的草莓达人,原本拥有一个草莓观光园的他,2010年又开了一家餐厅,进行草莓深加工。
一边是源源不断的游客,一边是季节性强的草莓鲜果,如何解决这一供需矛盾,通过摸索,当地村民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
“一到周末餐厅就会爆满,平均每天超过1000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算,扣除成本后,每天的营收至少有10万块。”林家民尝到了草莓深加工的甜头。他告诉记者,原来一分地的草莓园充其量可以卖10多万元的草莓,现在引入餐饮,通过深加工开发出几十种产品,如草莓罐头、草莓Q面、草莓醋、草莓果酱等产品,加工后的草莓价值每公斤可比鲜果提升10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除了“农舍田园餐厅”,以草莓为主题的餐厅、甜品店和文创商店,白石湖还有十余家。在社区发展协会及农会的辅导下,各家业者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草莓系列产品,像“莓圃庭园咖啡”的美莓缤纷薄饼、“白石森活餐厅”的草莓养生餐等,村民纷纷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吸引来人潮也带来钱潮。
随着精致化农业理念的兴起,白石湖顺势推出草莓季,每年系列活动不断,包括“百名莓农赛草莓比赛”、“草莓爱心义拍”、“快乐草莓家庭日”亲子游、草莓古道登山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草莓季活动进一步打响了白石湖草莓村的知名度,也为大草莓产业注入了活力。
本报记者 刘深魁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