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热点 > 正文
再兴村复兴计划:假如每一只鸡都有二维码
2015-06-30 17: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游笑春 叶许意

关注再兴,大家在行动

堂兄张著华、堂弟张著彪成为这场实验的中坚力量。作为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留守再兴村的张著华已经添置了真空包装机械等设备,开始了“再投茶”的试验包装。门前、客厅都安装了摄像头,“可以随时看到鸡鸭的宰杀、野生女贞子蜜的收割分装过程”。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毕业的张著彪,承接了微信平台运营和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

目前,关于再兴的推介文章正在紧张整理之中。“再兴的族谱,还有村姑美女这些都是下一步的炒作点。”

让张著岳开心的是,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复兴”的队伍,很多在外漂泊的再兴人关注他,还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在上杭网看到推介再兴的文章后,身为再兴人张尚平非常激动:“文字很好,说得真实又有感染力。”他辗转联系上张著岳,除了点赞打气,还无偿提供了许多关于再兴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农村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推广环保生态理念好,而且能够向城市推广农村,很有思想。”

张彩云跟张著岳有着类似的经历,目前在福州发展。“我们一班同龄的再兴人组建了微信群,大家一起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再兴的信息,人多力量大,别的暂时帮不上,宣传推广还是力所能及。”

雷进高夫妇也认同张著岳所做的事情,“平时大家一起聊天,说起平台的事情。我们两个在上杭县城工作,平时回乡比较方便。前段时间红菇采摘,著岳不方便,我们就特意回了趟家,全程记录了采摘过程”。

在马来西亚旅居了50多年的老华侨张汉明也加入微信群。“去年谈及再兴的衰败,大家就在探讨前途问题,我提出希望发展生态旅游,推介农产品和开发资源,张著岳现在已经付诸行动,我绝对支持。”虽然13岁就离开故乡,张汉明表示他永远情系再兴,愿意加入推介再兴的行列。

再兴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