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助村精选 > 正文
建瓯桂林知青楼,湮灭还是重生?
2015-07-29 16: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游笑春 叶许意

记者手记

留住知青的乡愁

大红纸上,用毛笔书写着“欢迎回家”。这是受邀回桂林村的老知青们走进村庄时,首先看到的。这四个字让老知青们红了眼眶。

的确,对于知青们来说,桂林村是第二个故乡。他们来到桂林村时,大多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在陌生而艰苦的农村环境中插队,有泪与汗,也有青春和热血。

那段经历,对知青们来说是不可磨灭的乡愁。这样的乡愁里,不仅有知青们与农民同吃同住、紧密联系结成的深厚情感,也有知青们在插队期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青春与理想。

这样的乡愁十分特殊,又弥足珍贵,值得留念。抛开历史问题的纷扰,我们应当专注于记录这段经历,记住这些乡愁,留住这些宝贵的财富。让后人能在知青楼前,得到一代人为理想吃苦拼搏的精神激励。

对知青历史承载物的保护并非无先例可循。山西晋中杜家山村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自愿插队第一人蔡立坚的插队地址,又因全国各地知青相聚于此而成为知青的精神圣地。目前,杜家山村正被保护起来,作为近现代重大事件的见证地和遗址,它已被列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正在申请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访中,知青们告诉记者,希望桂林能成为知青文化村,知青楼能得以重生,这样知青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就有迹可寻。他们想带着自己的儿孙回来,指着那栋知青楼说:“这里也是养育我的家。”

期盼重生的桂林村知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