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助村 > 正文
竹子“水土不服”?求“医”
2015-09-23 17: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百竹园里竹难成绿

东南网9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烈 通讯员 魏兴谷 陈莉莉 文/图)

编者按:本期上“助村”栏目的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派驻屏南县代溪镇官岭村的第一书记宋雪宇。

驻村一年多来,宋雪宇最放心不下的,便是村里那一片百竹园。

2013年底,官岭村里开发了一片观光竹园,从浙江安吉引种了96种竹子,加上屏南本地的42种竹子,建了个有138种竹子的百竹园。培育了近两年,投资也超过了百万元,可百竹园里竹难成绿,日渐凋敝。宋雪宇很发愁——

2013年末,屏南县决定在官岭村开发一片观光竹园。

据介绍,屏南县的领导曾去浙江安吉考察,见安吉竹子种类繁多,长势喜人,便决定将安吉的各类竹子引入屏南,开发一片竹园,既作为各类竹子种苗的培育基地,又可作观赏之用。

论海拔与气候,安吉与屏南官岭颇有相似之处。当时,从安吉引入屏南的竹子种类有96种,加上屏南本地的42种竹,竹园内的竹子种类多达138种。因此,这片观光竹园,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百竹园。

2013年11月,近百种竹子从浙江安吉迁徙过来,种在官岭村山脚下的一片闲置的杉木林里。

如今,这百竹园也培育了近两年。

可当“助村”记者随同宋雪宇来到官岭村,在与百竹园一水相隔的马路上,顺着宋雪宇所指方向,看着对面那一座叫百竹园的小山丘时,记者却没看到什么竹子。

或许是隔着一条河的距离看不清吧?

可当记者置身于百竹园之中,才发现,眼前的一切,跟一水相隔所看到的情形一样:干枯的土地,稀稀落落的竹竿,稀稀落落的竹叶,以及零星冒出的竹笋。

倒是在百竹园旁边的一处小山包上,一小片竹子却郁郁葱葱。宋雪宇说,这一小片都是本地竹。

“百竹园的竹子长得并不好,从对岸看过来,一般人不知道,这里是一片竹园。我担心的是,引进来的竹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宋雪宇说。

不到一年时间,永安万竹山公园的竹子已郁郁葱葱。

一人之力如何管护

竹子对于屏南来说,并不陌生。屏南共有竹林超过25万亩,其中,60%以上是毛竹林。屏南竹产业也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竹餐具、竹茶具、竹家具、竹炭等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竹业总产值早在两年前便已突破两亿元。

毛竹属于大径竹,而从安吉引入的各类竹子属于小径竹。屏南也有过小径竹种植成功的案例,便是县里退休林业站技术员郑顺传家里的那一片小径竹。

几年前,郑顺传自己培育了一片十几亩的小径竹,光是卖竹苗、收竹笋,每亩的收入超过5000元。这与每亩不到2000元收入的毛竹相比,确实让人欣喜。因此,郑顺传也被官岭村请来作为这片百竹园的看守人。

郑顺传介绍,官岭村百竹园里做了水管、水池等灌溉工程,去年和今年都在3月和8月份施了肥,春秋两季还会各除一次草。

平时,郑顺传自己照看竹园,施肥和除草的繁忙时节,雇些人工帮忙。

在竹山上,郑顺传向记者介绍竹子的生长情况:“现在竹子已经成活,出笋状况也不错,要想成林,还需要一段时间。”

偌大的一片竹园,两三百亩的面积,仅一位林业站退休老技术员,能否顾及得过来?毕竟,家里的十几亩竹林,跟几百亩竹林,不可同日而语。

按理说,近百个新竹种从外地引入,相关部门的技术对接必不可少。可是,据屏南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百竹园自开发之初以来,他们“鲜有探望”。郑顺传虽为林业站退休工作人员,具有几十年竹林养护经验,但对于96个新品种的养护和管理,郑顺传自己也说:“只能凭以往的经验。”

至于与浙江安吉的技术沟通,官岭百竹园似乎也从未有过。

“如今,县里和村里的投资加起来超过了百万元,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又没有部门的对接管理和支持,单凭老郑一人的经验,担心顾及不过来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品种。”宋雪宇说。

虽已近二年时间,但官岭百竹园的竹子还是稀稀落落的。

村民利益能否保障

宋雪宇的担忧,折射出的,是村民的担忧。

早在宋雪宇来到官岭村驻村之前,官岭村村民便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转让合同,用以发展百竹园。

“家里的地闲着也是闲着,签了合同转让出去,每亩地每年还能收30元钱的租金。”官岭村村民孙德培说。

孙德培家里有6亩地,按“约定”,每亩地每年能收到30元租金。但是,孙德培的合同上,却没有明确标明所转让土地的面积。“我们都是目测的面积,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数,没有测量过。”

竹园从开发到现在已近两年时间,由于当初没测量好面积,村民的地租至今也无法兑现。百竹园面积多达368亩,牵涉到80多户村民利益。

“每亩每年才30元钱,我们也不是很在乎啦。”孙德培的一句看似轻松的话语,却是宋雪宇心中的一份苦恼,百竹园若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村民的利益就无法兑现。

据屏南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百竹园自发展之初,本就建立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100多个品种,更多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观赏的园地,至于经济效益,是在社会效益的比较完善与成熟基础上的“衍生产品”,比如说,各品种的种苗销售。

“对于村民来说,经济收入才是最重要的。本来,每亩30元的年租金已经很低了。如果百竹园运营不下去,恐怕连这点租金都没办法兑现给村民了。”宋雪宇说。

求帮扶助竹园发展

这两年,百竹园已经耗费了官岭村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初引进竹苗花了十几万元,整土花了几万元,这两年的人工费、肥料加起来也有近20万元,我们还做了灌溉水池,布置了管网。”宋雪宇说。

但是,没有专业技术的对接,没有政府部门的管护,光靠一个村庄的自行摸索,一片百竹园,很难长成当初预想的模样。

宋雪宇向“助村”记者提出了他的诉求:“希望屏南县相关部门能够发挥监管职能,帮助这片百竹园找到更专业的养护技术团队进行管理和养护,如果外地有相关经验的部门或者企业愿意帮助对接,或许百竹园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