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者富了 过年还是想回家 梅林镇科岭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西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距县城70多公里,海拔超过700米。全村人口1350人,超过1000人选择外出讨生活。 林焕钟是厦门一家牛肉馆老板。今年春节回家,他最大的感受是,村里的私家车多了。“村里停了近30部小车,最贵的有50多万元的奔驰,便宜的车也有20多万元。”林焕钟所在的都宁头自然村,有5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外出打工。“车主有的在吉林搞装修,有的在广东当老板。” 今年47岁的林焕钟,在外打工已有28年。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时,他们全家9口人分到了7亩梯田。为了增加粮食收入,他的父亲还开垦了3亩多山田,并时常上山拿木材卖给山下的烤烟厂。即便如此,全家一年的收入也不到2000元。“在邻镇上高中时,我一个星期就带一罐咸菜,最穷时连猪油都吃不起,春节时最犯愁,做不起新衣服啊。”林焕钟用“苦”来形容早年的农村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曾尝试种植柑橘致富,但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一车柑橘5毛钱,税费就要2毛,最终100多亩柑橘都烂在地里。”林焕钟说。 1988年,本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林焕钟被挤下了人生独木桥。不久后,他成为都宁头第一个外出闯荡者。在厦门一家台资家电厂打工,他从作业员做到主管。4年前,他决定辞职创业,开起牛肉馆,去年纯利润收入已超过12万元。 越来越多的科岭人选择逃离农村。上世纪90年代,当地曾掀起一阵“昆明热”。新千年后,外出务工的潮流席卷了整个山村。如今,全村1350人中,仅有300多个常住人口,而且绝大部分是空巢老人。 与林焕钟同龄的林南潮在村里多坚守了一段时间。4亩山田,每年收入不足2000元,终于在30岁那年,林南潮忍受不了“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与妻子一起前往广西百色当起水泥模板工,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外出闯荡者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物质生活,也让这个偏远的山区村焕然一新。“这几年,村里铺上了水泥路,老人院也建起来了,阅览室、棋牌室一应俱全,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路等得到了修缮。”林焕钟说。 更让外出闯荡者感到欣慰的是,科岭村的古风并未消失殆尽。 “一到春节就想回家,因为村民之间的情感纽带非常坚固,传统民俗也保持得很完整。”27岁的林玉琼在厦门杏林一所幼儿园当了10年的幼教,她最念念不忘的是都宁头的春节联欢晚会。“正月初一、初二各有一场,大家一起上台狂欢。”林玉琼说,都宁头的春晚至今走过33个年头,与央视春晚同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