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现场直击:走进东坂,揭秘河豚第一村

    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详细]

现场直击:老知青带我们探访知青楼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幻灯片 > 正文
系列回眸│他们因“助村”而改变
2016-12-02 19:39 来源:福建日报助村 撰文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摄影 王龙志 责任编辑:徐海萍

寿宁下党

定制扶贫让贫困村“红”了

点击查看直播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

“欢迎来下党‘走民路’‘吃民饭’‘住民家’‘唱民歌’‘解民忧’和‘办民事’。”带着前来参观的客人,刘明华侃侃而谈,这是他自我总结的“六民口诀”。自从2014年底被寿宁县下党乡政府返聘后,老刘越来越忙了。曾经是下党乡党委副书记的老刘觉得,这两年,来下党的游客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大。家住城关,但老刘经常一整周都回不了家,老刘笑说:“我熟悉情况,所以,我现在成了下党的导游。”

同样感受下党巨变的还有村主任王菊弟,今年他在下党村的老屋经过整修,开了家有6个房间的“85民宿”。干净整洁的客房,还设计了宽敞的公共空间。站在民宿的顶楼,下党的全貌一览无余。

下党村

乡村旅游正在崛起

在下党村村口的宣传栏上,张贴着一位老人的巨幅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笑容灿烂,这张照片还出现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福州高铁动车站等交通枢纽的LED广告屏上。这位86岁的老人,名叫王运宜。他是村里最为年长的共产党员,现在已然成为下党村的形象代言人。

下党村年龄最大的党员王运宜老人,他今年86岁啦

“今年国庆期间,村里的6家农家宾馆(包括民宿)一直爆满,一天的人流量超过600人,5家农家乐餐厅也生意火爆。”王菊弟非常自豪,“全村已经实现了WiFi全覆盖,在我们客栈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记者一年半之后回访下党,最直观的印象是交通便利,村里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得到进一步修缮。投资2000多万元的下党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不久的将来,下党的接待能力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接待过夜游客的能力。”福建省委组织部派驻下党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说道。

2015年,下党村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 2015年12月,省旅游局把下党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纳入全省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引进台湾旅游策划团队、厦门建发旅行社等专业公司,结对帮扶下党村。

之前,下党村几乎没有旅行团来观光旅游,自驾游客也非常少。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后,2015年,到下党参观学习及旅游的游客达到5万多人次。

下党村老屋整修后成为民宿

定制扶贫助推产业发展

去年,外出打工的王培根回到下党,开办了一家生态观光农场,养殖高山羊、土鸡和鹅。今年,这个80后年轻人还当选了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像王培根一样,下党有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村里一座1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厂已经投产,秋茶制作进入尾声,厂房里茶香满溢。曾守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成立了梦之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占股25%(其中5%的股权由村集体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持),管理人员占股60%,村民占股15%的形式,还以村委会的名义注册了公共品牌——“下乡的味道”。新组建的蓉党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0多户茶农入股。

作为全国第一个植入“消费扶贫”理念的茶叶品牌(详见本报2015年6月3日三版报道《和下党村一起实践定制扶贫吧》),下党建设了可视化定制茶园。他们在茶厂和茶山上共架设了34个探头,通过APP客户端,茶园主可以随时点击查看茶园种植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过程,让消费者真正喝上放心茶。

下党村定制茶园的茶青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均价4.8元提高到20元左右,茶园每亩收入从原来2400多元升至6000多元,带动销售茶叶1万多公斤、野山羊200多头、山地土鸡1000多只、土鸡蛋2万多枚,直接带动64户贫困户和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00多万元,村财收入20多万元。

下党的青山绿水、古建古桥,加上习总书记三进下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下党村的核心品牌竞争力。放眼全国抓红色旅游,寿宁县提出目标,要把下党建成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致力打造“下党·中国摆脱贫困思想发源地”大品牌。

美丽的下党村